丹麦移民

丹麦人的快乐童年

22.jpg 

    想象你是一位丹麦家长,学期末你会收到孩子什么样的成绩单?答案是:你会收到一份没有“成绩”的成绩单。

    丹麦的孩子交给父母的是一份“四格成绩单”,上面没有语文、数学、社会、自然的分数,也没有老师的评语,更没有排名。事实上,这份成绩单是由孩子自己或写或画完成的,上面只有四个格子,分别是“最喜欢的事情”“最讨厌的事情”“最擅长的事情”以及“最希望学习的事情”。

    许多还不会写字的孩子,在四个格子里甚至只用图画表达。这份四格成绩单是每学期末老师与家长面谈的根据。面谈重点不是成绩,而是孩子的发展、个性以及与同学的相处。

    丹麦儿童教育从“人”出发,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重点。幼儿时期,重点在孩子适应力和社群能力的培养;年纪稍长,重心逐渐转移到好奇心的激发,训练孩子跨领域的知识运用,探索兴趣,多元地认识自己。一位丹麦受访者告诉我:“丹麦的孩子,有作为孩子的自由,他们被允许有时间、空间玩耍,接近大自然、爬树、跌倒,等等,而不是从小就逼迫他们学习技巧。”

    一份丹麦政府与OECD(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)合作的《丹麦的幼年教育及照护政策》报告中也强调,为了学习良好的社会能力,幼儿园必须确保孩子能与其他人互动,先决条件是孩子能有开放、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心。对于年纪大一点的小学生,教育的重点则转移到团队合作和主动探索知识。在哥本哈根市郊的Hellerup初等学校,一群五六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,正聚精会神地研究他们的“创新”计划。他们决定用“火箭”来表现创新主题,用纸张、金属片和氢气球做成火箭,并且发射成功。在这个600人的学校里.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坐在课堂里听讲,另一半时间则利用这种方式学习。

    丹麦许多初等学校都用这种计划式教学,让学生主动学习跨领域知识。以创新计划为例,它长达4个礼拜,这群孩子每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,或者在教室里,或者在图书馆研讨这项计划,每组都有一个四年级、一个五年级和一个六年级的学生。他们不是被动地听课.而是主动做实验或上网查数据。特别是,包括丹麦文、数学、英文、IT(信息科技)和科学等8个不同领域的老师.也打破各自授课的学科界限.在一旁随时协助孩子们进行探索.帮助他们吸取丹麦文、英文、数学和科学等跨领域的知识。

    除了创新计划,学校也设计了“怪兽”计划和“如何生活”的科学计划.也有旨在加强学生社会化能力的“友情”等计划。“这样的方法让他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.培养他们的自信.我想这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可以很快乐.”Hellerup的校长克鲁说。

    从中国移民到丹麦的孙少波、粱琴夫妇告诉我,他们7岁的女儿在学校玩一整天,但这些游戏没计的目的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习。例如某个星期的主题是“非洲”,老师便带着孩子们玩各种非洲游戏,讨论非洲有什么动物、语言,跳什么舞、睡什么床,等等。丹麦学校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养成主动、好奇的精神,并且喜爱学习。在OECD针对l5岁学生所做的国际学生评鉴计划中,丹麦孩子的绝对分数表现也许不是非常出色,但当被问到对“我做数学因为我喜欢它”是否同意时,有59%的丹麦学生表示赞同,高于OECD38%的平均水平。

  “扎实的知识只是孩子们在学校学的基本内容,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兼具社会能力,擅长合作,能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,更必须是独立思考、自信的孩子。”克鲁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