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说丹麦农业的"怪事"

  

  众所周知,丹麦是一个童话王国。走出童话故事书,你会发现丹麦的农业也完完全全是一个童话,丹麦的农业问题的解决程度是世界公认的。我想他的 原因应该归咎于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、分散的初级农业产品生产方式,又能保障加工、流通领域的社会化、专业化规模经营的的特有模式。
丹麦农业
  丹麦农业

  丹麦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,面积为43.094平方公里,这里气候温和,冬天多风、夏天凉爽。再加上低而平的起伏平原地带,尤其在一般的农业生产和生猪生产方面有很大的机会。丹麦大部分土地用于农业生产(63.4%)。主要农产品有大麦、小麦、土豆、甜菜、猪肉、乳制品和鱼。丹麦人口约600万,首都哥本哈根是最大的城市(130万人口)。

  第一大怪:

  丹麦养猪业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,丹麦的母猪的PSY(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数)达30头以上,居世界第一位,而我国的仅17左右。不可否认的是,丹麦的养猪户是世界一流的,他们饲养的猪群中存活的猪只数量最多。丹麦农场主通常比其他人更年轻,更创新,更乐于合作。他们还得到了一个猪只研究组织(由农场主拥有和支配)的支持,他们投资遗传学、动物福利、抗生素的减少以及其他对养猪的未来至关重要的课题。

  第二大怪:

  丹麦的法律规定,拥有农场土地的农场主本人必须居住在该农场里。大于30公顷的农场只能由获得所谓的"绿色证书"的农民所购买。丹麦的农场主(像所有的农场主一样)需要高效的、规模更大的农产品加工业,而丹麦工业的营销和出口产品的记录也堪称典范。丹麦的主要加工企业归农场主所有。因此,丹麦农场主在他们的价值链上占有很大的份额。

  第三大怪:

  丹麦的农业院校学习时间长,淘汰率高。通常需要5年的学习时间方可获得"绿色证书"。丹麦每年入学新生为1200人,而获得"绿色证书"的才有900人左右。

  第四大怪:

  几乎所有的丹麦农民都是某个专业合作社的社员(股东)。合作社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组会,实现了大规模的分工、分业生产,把分散的家庭农场的经营活动融入了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,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。

  第五大怪:

  丹麦主要有三大农民组织:农场主联合会、家庭农场主联合会、合作企业联合会。同时,它们与其它一些农业组织一道,共同组成了一个半官半民性质的农理会,代表农户与政府、议会以及其它产业协调关系,并由之直接影响国家的农业政策。农理会下设9个专业出口公司,控制全国农产品的出口。

  第六大怪:

  丹麦的农业科研体系完善。丹麦的全国农业顾问中心大约有3500名农业专家为丹麦农民提供技术保障。像中国最大的农技问答网站"云种养"一样,2万多名农业专家时时在线为农民解决种植养殖方面出现的问题,已经帮助中国农民解决上百万个问题了。

  第七大怪:

  丹麦农业的高产优质,是在严格限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情况下取得的。从上世纪80年代起,丹麦政府就制定了相关法律,限制化肥和农药滥用,使用农药要缴纳高昂的使用农药税,对丹麦防治化学污染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。这些年来,丹麦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一直呈下降趋势。目前,丹麦化肥用量还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准上下,远低于发达国家为防止污染而规定的每公顷化肥施用量225公斤的上限。

  第八大怪:

  丹麦王子爱种地。丹麦王室的二王子约阿基姆,坦言自己最喜欢做一名农场主。每年4月,约阿基姆都会追随母亲玛格丽特女王,从哥本哈根的爱玛莲堡,迁往行宫弗雷登斯堡庄园从事农业劳动。弗雷登斯堡就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庄园。约阿基姆从小就对农业怀有浓厚的兴趣。在他自己的农庄里,约阿基姆喜欢用土豆做一种白葡萄酒。"那真是人间美味。

  丹麦农业的八大怪都是源于其发达的农业。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。丹麦和我们有很多相通的地方,丹麦的农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。